夏天,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常会流行一种传染性皮肤病——脓疱疮。这是一种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又名天疱疮,有接触性传染及自身接种特性。患者常自觉瘙痒,抓破后脓水流到之处又生疮,结痂后留褐色色素沉着。

  本病常发于脸面耳项、四肢等暴露部位,严重者可蔓延全身,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所致。中医认为,该病是湿热毒邪熏蒸肌肤而成。如果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有利于预防及治疗脓疱疮:

  生活注意

  1.注意皮肤卫生:大量出汗后要洗澡更衣。不要过多使用碱性肥皂,以防去脂过多,减低皮肤的屏障功能。浴后扑痱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爽。被蚊子叮咬或患有湿疹者,要避免搔抓。勤洗手、勤剪指甲,戒除抠鼻等不良习惯。

  2.患处禁止碰水,不要用水洗或洗澡,防止再次感染。

  3.托儿所、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

  4.帮助患儿保持愉快、良好心态。本病有反复不愈倾向,有时还会进一步扩散,家长要帮助患儿减轻心理压力,避生焦虑、恐惧、忧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其实,放松心情,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更快地帮助痊愈。反之,反而会延长病程。

  5.适当补充蛋白质。患儿全身泛发水疱,组织液丧失,加上口腔黏膜损害,妨碍进食,使蛋白质摄入减少。故患儿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浆、牛奶、水果、蔬菜汁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6.食物的适宜温度在38℃~40℃?之间,以防止烫伤、加重口腔黏膜的损害。

  外治法

  1.涂搽法

  ① 黄芩、黄柏(各)10克,香麻油适量。前两味共研细末,以麻油调成糊状,外搽皮损处。每日4~5次,5日为1疗程。

  ② 将香麻油、柏子仁油等量混匀,放沙锅内煎稠,放凉,装入容器内备用。使用时,先用生理盐水将创面清洗干净,涂上香柏油。每日3~5次,2~3日即可痊愈。

  2.擦洗法

  ① 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马齿苋30克。将上药水煎,待温后,轻轻擦洗患处。每日1剂,每日2次,一般2~7日为一疗程。

  ② 鱼腥草15克,黄柏9克,白藓皮9克。将上药加水适量,煎取药液,凉至室温时反复冲洗患处。每日3~4次,一般4~6日可愈。

  ③ 鲜马齿苋、鲜野菊花、鲜丝瓜叶、鲜地丁、鲜蒲公英。上药不限定用量,任选1~2种,煎水淋浴,每日1次,一般5~8次可以痊愈。

  ④ 鱼腥草5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30克。加水2500毫升,浸泡20分钟,煮开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此为一天量,分3次外洗,每次温洗10分钟,6天为一疗程。洗前先用消毒棉签将脓疱压破,并拭净脓液。

  ⑤ 轻者可用普通水先洗净健康皮肤,避开脓疱。然后用马齿苋30克、黄柏10克,煎汤。放凉后,清洗疱疹并湿敷即可。每日1剂。

  3.敷贴法

  ① 将患处用75%酒精外搽,待干后,将板兰根汁液浸湿纱布,敷贴于患处,每日5~8次。

  ② 地骨皮100克,豆腐渗水适量。用法:用铁锅将地骨皮炒至呈黑炭状后研末,以豆腐渗水调至糊状。然后将局部清创,涂于患处。1日2次,治疗期间停服一切口服药。

  小验方

  1.将西瓜霜片研成粉,局部消毒后外敷患处,最好不包扎,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收敛固涩的作用。

  2.蚕豆荚烧灰,研成细末,麻油调搽。具有解毒敛疮的作用。

  中成药

  3.牛黄清热散(成药),每日服半瓶,分二次服。

  4.六神丸,儿童每岁1粒,婴儿慎用。

  特别提醒:

  本病初期范围较小,病情较轻浅,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可以使用以上推荐的方法自行治疗。若出现周身脓疱,伴有恶寒高热、面肿尿少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否则易并发肺炎、脓毒败血症而导致严重后果。同时,本病容易传染,有时还易与水痘、脓窝疮等疾病相混淆,因此最好还是去医院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