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他试试湿疹狂痒的滋味,'老鬼'早就招了。”谍战大片《风声》上映后不久,一个身患湿疹的病友在博客中如是说道。

  在他看来,与湿疹相比,影片中地下党员“老鬼”所受的种种酷刑,算不上什么。各大网站的求医问药板块里,诸如“湿疹让我痛不欲生!”

  “湿疹,我生命中的梦魇”等求助帖放眼皆是。帖子所附的或溃烂或干硬或红疹累累的皮肤照片,令人触目惊心!

  “烂皮肤”由照片直观可见,可湿疹带来的如蚁噬骨般的痒,以及对身心的折磨,则要透过带泪的文字,才能感受得到:我今年26岁,出生不久即出现慢性湿疹的症状。病情反反复复,备受折磨。一到晚上,就因为瘙痒难熬挠个没完。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一直不能根治。

  苦难似乎无穷无尽,因为这个病,学业、婚恋都给耽误了。 很早就想过那个能让人毫无痛苦获得解脱的方式。可是一想到妈妈怎么能承受得住,终究还是不忍心做那个自私但却是我甘愿的决定。 奇痒无比,那个痒啊,真是恨不得把皮肤抓烂才好。

  每次洗澡,都见内衣上血迹斑斑,浑身上下都是烂疮肉粒,没一块好皮肤。 我快被湿疹折磨疯了,一发作,晚上就痒得睡不着。打针、吃药,抹的,泡的都试过,还是不能断根,都快崩溃了。

  这真不是人该得的病! 在我国,有同样痛苦的病人众多。据李邻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教授)介绍,到皮肤科门诊就医的病人中,患湿疹的占1/5~1/3。

  湿疹这个病名似乎很“中医”,不少人会顾名思义,以为湿疹是由“湿”。甚至以为发病与环境潮湿大有关系,得了这种病不能沾水。 可实际上,它是如假包换的“舶来品”。

  “古代中医书中,都找不到这个词。”李邻峰笑着说。湿疹一词的英文eczema,源于古希腊语,有“溢出,流水”之意。病名中的“湿”字,与中医并无瓜葛,而是指其病变的一个特征:皮损处会渗液(俗称“流水”) :有人因此称湿疹为“哭泣的皮肤”。

  湿疹的病因,自然不是潮湿。它是由内、外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真皮浅层和表皮的炎症(大多与过敏相关),有相对特殊的临床表现与病程经过,急性期以丘疱疹、水疱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肥厚性斑块、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由典型的皮肤病变,诊断湿疹并不难。 不过,在临床上,将其他病误诊为湿疹的也不少见。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将癣当做湿疹来治” 家住广东某县,52岁的徐阿姨就是如此。

  徐阿姨两年前脸部出现红斑、瘙痒,当地多家医院均以“湿疹"治疗,开始用药时都有效果,但过一阵子就又复发,且愈演愈烈。 数月前,她到广州的医院就诊,经检查才发现是癣,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痊愈。

  将癣误作湿疹,与医生缺乏经验有关;但病人自行用错药,也会增加误诊的概率。 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也会痒,病人往往以为是皮炎,自己买一些“××皮炎平”之类的激素药膏来搽。 激素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癣引起的痒感,皮肤病变也会有所好转,此时病人自以为“用对了药”。

  但一停药,又很快复发,而且更严重。因为,“激素会促进真菌的繁殖",刘玲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教授)指出。 她就曾碰到一些病人,原本癣只有硬币大小,自己错用了激素,导致半边脸或大腿根处满是癣,这才上医院。

  麻烦的是,用错药会掩盖癣的典型特征,医生经验不够的话,就更容易误诊。 碰到这样的病人,陈谨萍(广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会问“用药后,病变范围是不是越来越大"。因为如果是湿疹,再次复发大多还是原来大小,但癣就会由中间不断向外扩展变大。

  除了癣,记者在检索相关专业文献时,发现有将二期梅毒、乳腺癌等严重疾病误诊为湿疹的报道:如乳腺癌中,有一种paget病,又称湿疹样乳腺癌,易被误诊。 不过,总体而言,湿疹算是容易诊断的疾病。

  “经过专科培训的医生很容易能够识别。”李邻峰如是称。只是,这就足够丫吗?湿疹上演“兄弟分家” “真是被医生气死了,衣服一掀,看一眼,下结论:‘你这是湿疹。’

  接着就开药。稍微负责一点的也只是加上一句‘不要用热水洗,不要用肥皂’。”有病友在网上抱怨,回帖表示有同感者众。 医生做错了吗? 诊断湿疹,有经验的医生的确“看—眼”就可以。断了症,接着施以处方.似乎没有纰漏。可事实上.“湿疹”的诊断仍大有文章可做,而且,治疗效果与之息息相关。

  “到医院看病,有的医生写‘湿疹’,有的写‘脂溢性皮炎’,还有的写‘特应性皮炎’,是不是一回事呢?”面对医生给出的不同结论,有病人感觉很迷惘。 “湿疹与皮炎是一类病,以往统称湿疹。

  曾繁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教授)表示。 这类病有相同的皮肤症状.但致病原因却各不相同。所谓“皮炎¨。

  指的是病因明确或具有某特征,被单独划分出来的湿疹。简而言之,即湿疹原本是一个大家庭,后来由于成家立业(发现有明确的病因,或者具有某些特征),不断有成员独立门户,被称为某某皮炎。 分家而出的“湿疹兄弟",有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