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切勿使猛劲
如果把心脏病患者比作一把子弹上了膛的枪,一旦他使了猛劲,就相当于扣动了扳机,“子弹”打出去,斑块破裂,就会造成心肌梗死。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曾对90名大动脉破裂患者调查发现,24%的人在发病前1小时内做过重体力劳动,包括举重、做俯卧撑、铲雪等。
这是因为,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会使血压在一瞬间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另外,剧烈运动会使心肌的耗氧量剧增,而运动时,血液被“抽调”到肌肉中,心脏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现象。所以,心脏病患者不能动作过猛或过快,否则轻者会导致心绞痛或心律失常,重者会诱发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而在生活中,有很多被人们忽视的危险动作。比如说,推、背或提重物,有的患者去超市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非要自己搬回家,两个胳膊猛一使劲,就容易出事儿了;有人打扫屋子时,憋着劲儿要挪动一下大衣柜,也容易诱发疾病;还有些动作用劲儿不大,但属于突然之举,比如老人躺着或坐着,听到电话、门铃声就一跃而起,这样会使心脏承受的压力顿时升高,猝然倒地;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解大便时一使劲,也容易导致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等问题。
所以,心脏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起夜时做到两个“一”,即平卧一分钟,坐一分钟,然后再下床;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切忌乒乓球、长跑、篮球等剧烈运动;做家务时,用力不能过猛,动作尽量和缓,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活动。如果必须进行,要提前热身,以提高身体灵活性,让血液流动顺畅起来;适当摄入芹菜、谷物等高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冷:贪凉要不得
数九寒天,是心脏病人的魔鬼时刻。据统计,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12月,在寒冷的天气中,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明显升高,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死亡例数占到总数的10.4%。
寒冷对心功能正常的人影响不明显,但对心脏病患者则有显著不同。首先,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的负担也就增加了。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变慢,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同时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空气寒冷还能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所以,对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来说,冬季出门尤其要注意保暖,应备好四件物品:帽子、围脖、口罩、手套,尤其是从温暖的室内突然到室外,零度以下的冷空气直接吹在脸上,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很多老人坚持在天冷时晨练,或为增强自身抵抗力用冷水洗脸,但冷空气和冷水的突然刺激容易诱发心绞痛,应尽量避免;洗衣洗菜时,不要长时间把手泡在冷水里,最好用温水。
不止是生活环境,过凉的东西也不能吃,到了夏季,很多人会大吃冰棍、喝冷饮,有些人喝完半小时内就会心肌梗死,这是因为,食道位于心脏后方,胃又处于心脏底部,大量冰冷食物通过食道,存在胃里,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此外,中医认为,阳虚生内寒,所以,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冬季多吃羊肉等温性的食物,做菜时多放姜,炖肉时放些大料、桂皮等,既是调味品,也能补阳气。
悲:心态放平和
悲伤是心脏病人的天敌,入秋后,老人发生血管疾病特别多,这固然和天气有关,情绪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在美国心身医学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悲观的心脏病患者死亡率是乐观患者的2倍。
许多心脏病病发都是在情绪大受刺激之下,如大喜、大悲、大怒时发生,这些剧烈的情绪反应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动物质增加,令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另一方面,心肌耗氧增加,也会使冠状动脉闭塞,造成心室纤颤,引起心脏骤停。在中医看来,悲和肺相对应,肺朝百脉,配合心气来推动血脉运行,营养五脏六腑,而过于悲伤,容易伤肺气,从而产生淤血,促发心脏病、心绞痛发作。
所以,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与放松,正确对待各种应激事件,避免过度兴奋、紧张,控制情绪变化。人到老年,身边逐渐会有一些朋友过世,建议少参加哀悼活动,不妨通过其他方式寄托哀思;在处理家务事时,应该心胸宽阔豁达,尽量不要因琐事烦恼;即使心里有不平衡,也不要“发泄”,而应“宣泄”,大哭大闹等方式伤人又伤己,可以找朋友或家人聊一聊,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自然就能化解。古人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可以把它作为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
累:警惕过劳死
翻开近5年来的演艺圈大事记,从高秀敏到陈逸飞再到梁左,艺人们猝死的噩耗接二连三传来。
而所有原因,都离不开一个字:累。现如今,猝死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上海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过劳死已渐渐逼近职场。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