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特点为:一旦发生很难治愈,其中尤以大血管病变为主,这些大血管包括脑血管、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及四肢血管,这些血管一旦堵塞,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及糖尿病足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入院的主要病因为心、脑血管并发症,这部分的医疗费用占到了人院费用的60%。
如何早期发现大血管病变?
近年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踝部收缩压与臂部收缩压的比值(ABI)在临床上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被广泛使用。国内外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实,IMT和ABI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现被公认为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变的指标。
IMT提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长期粥样硬化可造成血管的堵塞,堵塞至脑血管可引起脑梗死,堵塞至心脏血管可引起心肌梗死,堵塞至下肢血管可造成糖尿病足。在血管堵塞前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动脉内膜与中膜的增厚,故测定动脉内中膜厚度可发现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
为何测定lMT?
测定IMT主要是因为颈动脉容易测定,冠状血管病变需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或CT检查,昂贵且复杂,脑血管在颅内亦不方便检查,因此,外周血管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而得到重视。临床上使用超声检查方法即可简单方便地测定IMT(见图1),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流行病学有数据表明,IMT增厚至1毫米或以上说明有心梗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此IMT增厚的患者应定期检测。临床上,我们对IMT增厚的患者行强化降糖和调脂治疗可逆转IMT的增厚,表明IMT还可评价治疗的效果。应注意的是,lMT的测量需要比较先进的对血管组织分辨力高的彩色超声仪器和高频探头才能测定正确。
为何测定ABI?
ABI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作为早期发现血管狭窄的标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下肢多于上肢,其原因可能是下肢动脉粗长,承受血液压力大,内膜损伤机会多。下肢动脉发生粥样变化后,血管管腔逐渐变窄,患侧组织供血障碍,呈缺血表现,导致踝部血压值下降。用ABI则可更为敏感地表达下肢血压的下降,ABI正常值在0.9~1.3,小于0.9则提示下肢动脉狭窄的可能。ABI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承认,研究表明,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ABI测定简单方便无创,临床上可通过袖带血压计测量,现在许多医院也采用更为准确的多普勒仪测定。
古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重要,可以起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对于存在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检查ABI或IMT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等。如发现IMT或ABI异常,应进一步控制好血糖、血脂及血压,争取在医生的指导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害。
哪些人容易发生大血管病变?
1.血脂紊乱(高胆固醇血症)研究表明,胆固醇降低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量-效的关系,即血胆固醇下降1%,冠心病的发生率约可降低2%。
2.高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损害血管内皮,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增加胶原、弹力纤维等细胞间质合成,从而促进疾病发展。
3.吸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较不吸烟者为高。
有研究表明,上述三因素中若有一项为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4倍;具有两项者其风险增加5~9倍;具有三项者其风险将增至16倍。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者高2~3倍,其机制主要是:①脂蛋白代谢紊乱;②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③动脉壁代谢障碍。
5.其他:如年龄增大、绝经期后、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精神紧张等。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