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惯常的思维中,高血压一直被视为“老年病”。但近些年我们发现,身边很多青壮年人也患上了高血压病。“老年病”为何侵袭青壮年?如何确认自己患上高血压病?又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孙宁玲教授。

睡眠少了 血压却“升”了!


  高血压“盯”上了青壮年

  “一般来讲,年龄大的人容易得高血压。因为他们的身体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尤其是心血管系统也在逐渐衰老。但近些年来,高血压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也是事实”。孙宁玲介绍,医院的统计表明,日常门诊病人中,四五十岁的患者约占30%—40%,35岁以下高血压患者大约占到病人的15%,由此可见,高血压发病的确有年轻化的趋势。

  青壮年发生高血压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现代人公关应酬多,吸烟喝酒,胡吃海喝,致使营养失衡、作息不规律。二、遗传因素。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均患高血压,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三、不良的生活方式。青壮年人喜好吃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宁可开车、乘车,也不愿走路;上班坐办公室,回家坐沙发,运动量极少。四、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及压力大是年轻白领产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高血压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原性的,即当过度紧张时,中枢神经就会释放一些递质和激素使血压增高。为此,正在打拼事业的白领背负极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经常受到失眠的困扰,均易出现精神源性高血压。“所以,这是一种文明病”。

  青壮年高血压一半没症状

  孙宁玲告诉记者,青壮年高血压患者,50%都是无症状的。就是早期呈现出一些症状,也只是偶尔头晕、头痛,很多人其实并不晓得自己已经得病。因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顾家庭,忽视了身体。“因此,青壮年人因高血压的猝死率往往高于老年人。”老年人大多赋闲在家,有充裕的时间来安排规律的饮食、作息,平时也注重调养身心、规范用药,且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周全,再加上媒体对这种老年病的大力宣传,使得不少老年患者能做到及时检查、及时治疗、规律服药、长期保健。

  而患有高血压的青壮年,却因为不知晓、不重视,常会拖到病情恶化的时候才就医,那时候,往往已出现肾功能、心功能衰竭,甚至中风、脑梗塞、心肌梗死,导致残疾、死亡的结果。“因此,年轻人比起老年人,更要对高血压这一‘隐形杀手’提高警惕”,孙宁玲说。

  对处于青壮年的人,孙宁玲建议: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青年人,最好一年查一次身体;本身血脂就高的,更要定期检查血压;单位组织的查体,要积极、认真地参与,不要凭着感觉去看病;那些确有高血压症的人,定期查血压十分重要,关键是结合相关检查和大夫的科学判断,评估出自己的高血压是属于高危还是中危,再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尽早治疗。

  年轻高血压患者不一定终身服药

  令人乐观的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不一定终身服药。完全可以在进行了正规的治疗和生活饮食方面的调养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药或停药,并使血压恢复正常。”孙宁玲提醒朋友们,年轻人得了病也不要过于紧张。一定要找出诱因,减轻或去除这些诱因。例如,若是因为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那就科学地进行减重。

  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孙宁玲提供了五件武器:1.在医生的正规建议和帮助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迷信周围人的说法和广告宣传;2.戒烟;3.适度的锻炼;4.控制食盐和食油的摄入量;5.重视查体——当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孙教授提醒道,其中的部分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医生的诊断极其重要。

  小编推荐:有些医学专家称高血压病为“情感病”,这种称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心血管科医生早就发现,如下人群容易患上高血压病>>>>>原来高血压是一种“情感病”!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