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患者的一封求助信
我今年49岁,是一个老胃病患者。33岁开始得胃病,当时年轻扛得住,工作也很忙,就没有把它当一回事,虽然时不时发作一下,但挺挺也就过去了。可是最近几年来,我的胃病越来越严重而且发作频繁,经常感觉胃闷痛、饱胀、泛酸,餐后尤其明显,弄得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做什幺事都没有精神。晚上睡眠也常常受到影响。
我到医院做过多次电子胃镜检查,检查结果都差年多,胃镜报告单上描述为“食道黏腹色泽形态正常,贲门光整、齿状线清晰,胃底黏液稍浊、量中等,胃体黏膜充血。胃角弧形光滑,胃窦部黏膜皱鬟略粗乱,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蠕动可,幽门圆形开闭佳,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上段未见渍疡及疤痕;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镜诊断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每次胃镜的诊断结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语句的描述次序稍微换了一下。
我看过很多医生,吃了好多药,从最初的雷尼替丁到现在的洛赛克,基本上人家讲什么药好我就吃什么药,广告上说什么药好我也吃什么药,可我的胃病就是不见好转;而且我听说慢性浅表性胃更会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后者又可转变成胃癌,这让我及家人万分焦虑,不胜其烦。
我想请教:①胃镜检查报告说明了什么,到底准不准确?②慢性霄更应该如何进行系统的规范治疗?
的确,许多慢性胃炎患者存在这些疑惑。
胃镜检查,诊断胃病的可靠方法
在消化内科疾病中,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一个病种,常表现为胃痛、饱胀、泛酸等症状,其发生首先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都合并有HP感染。另外还与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药物刺激、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
胃镜检查是诊断各种胃病的最可靠方法。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胃被照得通明透亮,不仅可以凭肉眼清楚地看到胃的形态和黏膜色泽的改变,还可以在胃镜检查的同时,钳取小块胃黏膜组织到显微镜下做病理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胃黏膜的细微病变,有利于及早发现病情。
正常人的胃,在胃镜下可肴到胃黏膜色泽均匀鲜艳、光滑柔软、细致,颜色为淡橘红色,表面附有一层透叫黏液,除胃底有时可见到血管网外,正常胃黏膜不应见到血管显露。
胃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表面有充血、水肿、粗糙不平,呈花斑状红白相可、以红为主的变化,可有白或黄色分泌物附着,有时可见局限性糜烂和小的出血点;显微镜下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层和复有层的表层有炎性细胞浸润,而胃腺体正常,因此,来信患者上述的胃镜检查报告单上的描述与诊断是致的。
治疗胃炎,不应跟着广告走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