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糖的害处有哪些,最初,人们只知道它与龋齿有关,后来,又陆续发现它与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塞也有联系。最近有学者在研究人类对于糖的消耗量和癌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后,肯定指出:两者呈正比。

  日本大学药理学教授田材丰幸认为:平时好吃高糖类食物的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患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大4至5倍。近年来,国外的权威人士提出:鉴于人们每日摄入糖50克的限量仍太高,应该再降低。日本厚生省已建议每人每天糖摄入量不超过20克,人们不禁要问:糖是怎样引起癌症的呢?

  有人对死于胃癌和子宫癌的成年患者进行丁尸体解剖检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些死者血液中钙的含量大大低于正常人的标准(正常人血钙4.5—5.5毫克当量/升)。原来,在人体内,正常情况下保持一种弱碱性的水平,碱性物质钙在体内诸多元素中,含量居第一位,对维持这种弱碱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这些钙离子,为维持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保持血液的弱碱平衡,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使人有规律地觉醒和睡眠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食物中摄取的钙不够,血液中钙离子缺乏,就要动用自身骨路中的钙。不少人从中年开始出现的反应迟钝,记忆力减迟,肌肉收缩无力;中老年容易出现的骨质疏松、骨折、腰腿痛等很大程度上与钙有关,另一种缺钙原因就是过食糖类食物所致。糖是一种不含钙的酸性食品。摄入过量必然和钙发生冲突,斗争的结果,不是保持平衡就是平衡被破坏,若平衡失调,体内就会呈现中性或弱酸性的环境,这时,人体免疫力大大下降,各种致病因子会乘虚而入。

  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用小白鼠做了许多试验,给予足量钙剂的小白鼠,移植癌细胞的实验不能成功。可是,那些不给予足量钙的小白鼠或是原来就缺乏钙的小鼠,癌细胞的移植试验就变得十分容易。由此看来,癌的发生和钙的缺乏有非常重要的联系,而引起钙不足的糖正是致癌的诱发因素。

  在研究糖令人致癌这一现象方面,糖对乳腺癌的促发作用则尤为令人注目。1977~1979年,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20个国家的糖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作了专门调查,结果表明,那些消耗量大的国家,如英国、荷兰、爱尔兰、丹麦和加拿大等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很高,而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南斯拉夫和日本等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则很低。另外,调查还发现,65~74岁的老年妇女发病率最高。这些发现有力地提示,老年妇女多吃糖有更大危险性,像蜂蜜、糖浆、果子原汁和葡萄糖摄入的多寡都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成正比。


  众所周知,胰岛素的分泌是受血糖浓度调节的,一些实质性器官和重要器官,如脑、肾小管、肠粘膜和红细胞等,能在缺乏胰岛素时从血中不断摄取葡萄糖。而肌肉就不同了,它要依靠胰岛素把血中葡萄糖转变为肌糖糖元,才能发挥它的功用。含糖食物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后,迅速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骤升,继而胰岛素就大量分泌来满足那些需要它的器官。当糖类摄入减少时,胰岛素分泌量就相应地减少,但是,女性的乳房则例外,它是一个能过度吸取胰岛素的器官。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因而乳房组织得到的胰岛素就更多了,虽然胰岛素是正常乳房组织生长必不可少的,但早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也需要大量胰岛素,如果胰岛素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胰岛素是一种致癌物,它与乳腺癌的关联性,同雌激素、催乳素与乳腺癌的关联性是完全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