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乙肝感染率虽然很高,预后也较差,但只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就可以减少乙肝的传播。
预防乙肝从日常生活入手
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血液;不洁注射器或操作;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工作、生活中的一般接触是极难传播乙肝病毒的,只有乙肝感染者的皮肤、黏膜破损,微量血液渗出,接触到你破损的(口腔、胃肠道、生殖系统)皮肤、黏膜时,才有可能相互传染。为了预防乙肝传播,专家建议:健康者可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每支5微克,间隔6个月接种1次,共3次;就餐时尽量使用公筷,餐具定期消毒,不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避免在一方生殖系统黏膜损伤期间进行房事;尽量不要输注血液及其制品,减少注射治疗的次数;不要在未经卫生防疫部门认证的非法小诊所、个体游医处就医;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越早越好),出生后1个月,出生后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各1次,约有90%以上的新生儿可以成功阻断垂直传播。
乙肝患者要学会看验单
乙肝患者学会看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和HBVDNA等基本的检验单是必要的。转氨酶(ALT、AST)是评估急慢性肝损伤、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表面抗原(Hb-sAg)是确定有无乙肝感染的重要标志。表面抗体(抗HBs)是能够中和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也是人体具有对乙肝免疫力的重要标志。注射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接种者会出现抗HBs,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e抗原(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往往伴有HBVDNA阳性。e抗体(抗HBe)阳性,往往伴随HbeAg转阴,表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减弱。核心抗体(抗HBC)为人体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可分为IgM型和IgG型;前者表示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活动期,后者多发生于肝炎恢复期或慢性感染。化验结果如是“大三阳”,则表示体内病毒仍在高水平复制;而“小三阳”则表示体内病毒已被控制,但此结果还要结合HBVDNA检测结果一起看才更为准确。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