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乙肝患者年龄大多在20至50岁之间,是社会的中坚分子,肩负家庭和社会责任。乙肝患者无论是患病已久或是刚刚发现自己得病,都会在内心产生一些变化,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忧郁、焦虑、孤独、紧张、绝望、任性、缺乏自信……特别是乙肝病毒带给患者在升学、就业、婚育上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于乙肝存在的诸多误解,都使乙肝患者产生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乙肝病毒给患者自身身体及家庭经济状况带来的变化,更使患者背负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包袱。

  在日前举行的“信心创未来”大型护肝公益活动中,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施慎逊教授,了解到高达65%的乙肝患者担心疾病复发,66%的患者担心疾病会传染给家人,68%的患者担心疾病久治不愈带给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一系列的焦虑和担心导致许多乙肝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恐惧或怀疑慢乙肝转变为肝硬化、肝癌;感觉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忧心忡忡、失眠;严重的甚至产生强迫症,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等。

  乙肝患者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精神负担,如果在医生、家庭或朋友处得不到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就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无法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从而影响有效的治疗。由于心理状态与免疫状态相关,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产生“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如不好好面对,其带来的危害甚至将大于乙肝病毒带给患者身体的危害。

  慢性乙肝是长期进展性疾病,通过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或控制疾病进展,使患者回复健康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因此,患者大可不必过分地担心与恐惧,否则其带来的负面情绪将影响积极的疾病治疗。为此,慢性乙肝患者在一开始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还要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确保身心同行,才能长期有效管理病情,实现“全方位”的健康生活。

  各国乙肝治疗指南均指出,慢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为达到治疗的总体目标,患者在初治就要首选“长期治疗、持续获益”的治疗方案。然而,耐药的产生已成为慢乙肝长期治疗的拦路虎。耐药的产生,导致疾病进展、恶化、后续治疗困难、甚至难以达到治疗的总体目标;同时,由于疾病反复而导致治疗费用的增加,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了更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谢青教授认为,在初始治疗的时候,就要尽量选用强效持久抑制病毒、极低耐药率的抗病毒药物,保护患者免受耐药困扰,从而达到慢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减轻患者的经济与心理负担。不久前公布的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五年临床研究数据也显示,在108名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93%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在临床研究的第五年中,没有新的耐药情况发生,五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仅为1.2%。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