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利必有弊,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治病又易伤已。大部分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伴随一些不良反应。乙肝治疗是一个慢长而复杂的过程,大多数乙肝患者进行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治疗都需要至少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不合理用药或者药物选择不当,健康无疑将受到损害。因此,在口服抗病毒的名义下,要坚持“安全第一”,并奉行“定期检测”的治疗政策。

  目前已在中国上市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大体上都是安全的,全都经过了5年以上的临床验证。但在上市后,由于病人个体差异,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除了常规的乙肝五项、HBV DNA等检查外,乙肝患者还需定期检查其他指标才能发现副作用的存在。

  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最常见的副反应有头痛、不适、疲倦,但通常并不严重。拉米夫定距今已经有超过10年的历史和广泛的人群使用经验,被临床医生公认为是很安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拉米夫定适用于慢乙肝,肝硬化、肝移植、重症肝炎等病人。

  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要密切留意自己的CK(肌酸激酶)水平。一旦CK升高,又参加了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酸痛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出现肌病而导致横纹肌溶解。因此,在使用替比夫定的过程中,应该每3个月定期监测CK水平。另外,替比夫定和干扰素严禁联合应用,否则部分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病。

  恩替卡韦曾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致癌案例,目前美国FDA要求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进行长达10年的全球、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在临床实验中,尚未发现有病人出现肿瘤的情况。另外,恩替卡韦曾有乳酸酸中毒的报道,重症病人使用时应该注意。

  因此,乙肝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应该了解药物都有哪些副作用,尽量选择使用经验多,副作用少的药物;同时坚持定期检测,发现药物副作用及时治疗。

  推荐阅读:共抗乙肝

(实习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