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患有丙型肝炎。近些年来,他的肝功能一直不太正常,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丙肝病毒RNA呈阳性。医生建议他使用干扰素治疗,但他听说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大,一直不敢使用。最近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的肝病已经发展成了早期肝硬化。

  其实,干扰素作为目前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已经多年。但由于其疗效的局限性和较多的不良反应,使人们一直无法把它看做能攻克病毒的“青霉素”。虽然干扰素有多种不良反应,但总体上看还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

  干扰素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综合征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1)流感样综合征:是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患者在使用的最初1周都会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头痛、鼻塞等。发热反应多发生于给药后4~8小时,可持续4~12小时。一般前1~2次给药时最严重,随后症状逐渐减轻,大约10天后症状便可消失。如果每周应用3次,有部分患者在间隔2天后再次给药时仍会有轻度症状。一般患者只需多饮水,症状重者则可在使用干扰素的同时服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这种反应一般不影响治疗的进行。

  (2)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可发生于首次给药后,一般在治疗后第1周下降最明显,尔后多趋于稳定。大部分患者下降并不严重,但有部分患者显著下降,以至于不得不停用干扰素,这是早期终止干扰素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一般停药后血细胞数在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另外,干扰素治疗还有中长期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或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精神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判断力障碍、嗜睡、抑郁或失眠等。一般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比较轻,1~2周即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在用药2个月后可出现脱发,女性较男性更明显。用药后如出现黄疸甚至发生重型肝炎,则应停用干扰素。但在干扰素治疗的前3个月,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现象,这是干扰素发挥作用的表现,不属于不良反应。

  因此,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不要疏忽大意,要认真遵从医生安排,定期复诊并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和医生沟通。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度紧张和担忧。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一般并不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基本上都能完全恢复。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干扰素还是很安全的。

(责任编辑:王海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