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患者众多,有关乙肝药物的进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关注。其中,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让乙肝患者受益匪浅。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病毒对此类药物的耐药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困扰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一个难题。

  克服耐药有两个关键

  通常来说,当病毒通过变异来对抗药物的治疗效果时,就会发生药物的耐药反应。这不仅会减弱当前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可能令未来治疗时可选的药物少了很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翁心华教授指出,克服病毒的耐药性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控制,其一是能够“强效降病毒”;其二是建立一个“高耐药基因屏障”。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乙肝抗病毒的各大门派

  所谓“强效降病毒”,是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患者的HBV DNA数值降下来,从而作到有效控制病毒复制。

  “耐药基因屏障”则好比一堵墙。对于一些药物,当病毒基因出现一个位点的变异时,就会产生耐药性,比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如果能够控制只有在病毒的多个基因位点同时变异时才产生耐药性,就相当于令这堵墙增高了许多,这就是所谓的“高耐药基因屏障”。

  恩替卡韦耐药小于1%

  临床试验表明,恩替卡韦(博路定)在核苷类药物初治的患者中有高耐药基因屏障,使病毒对药物很难产生耐药,恩替卡韦3年的耐药发生率低于1%。这无疑给那些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翁教授介绍,恩替卡韦具有“一高一低,初治更好”的特点。“一高”是指高效,它是目前对抗乙肝病毒效果最强的药物,能显著降低HBV DNA水平。“一低”是指耐药性很低,因为它需要病毒3个位点同时发生变异才会产生耐药性。翁教授说,1个位点发生变异的几率大概为5万分之一,而3个位点同时发生变异的几率则在一千万亿分之一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恩替卡韦3年内耐药发生率低于1%的原因。

  “初治更好”则是指,对于从未服用过核苷类药物的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是很恰当的。数据显示,对于e抗原阳性的病人,接受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45%的患者病毒载量达到检测水平以下;97%患者的HBV DNA降到105 拷贝/毫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