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一位随军英国医生麦凯阿伦发现,许多士兵在接种了黄热病疫苗同筱月后出现肝炎症状。黄热病疫苗中含有人的血清,于是,麦凯阿伦医生想到,人的血液当中可能带有引起肝炎的病原体。

  在二战期间及二战结束后,麦凯阿伦医生搞清了肝炎不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还可通过其他途径传播。他将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称为传染性黄疸(后称甲型)肝炎,由污染的血液经输血传播引起的肝炎称为血清性黄疸(后称乙型)肝炎。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肝炎研究陷入了困境,后来,一个名叫布鲁伯格的生化专家开始研究为什么某些人种更容易得某些疾病。布鲁柏格猜测,这些人种带有可以使他们得病的独特蛋白质。他决定从经常输血的人中用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方法找出这些蛋白质,因为这些人在输血时接触到自身先前没有的蛋白,从而产生抗体。布鲁伯格搜集了大量不同人种的血液,并设计了一种方法来显示人的免疫抗体认出一种陌生蛋白质后所产生的一种复合物。

  与此同时,一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血液专家阿尔特也在关注着和麦凯阿伦相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很多需要经常输血的血友病和白血病病人出现肝炎症状?

  阿尔特决定和布鲁伯格携手。他们的第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够和白血病患者的血清产生抗体-抗原反应的神秘蛋白。他们将之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Aa)。Aa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自此,对乙肝的研究不断深入,乙肝病毒、乙肝疫苗、以及抑制乙肝病毒的药物相继被发现和研制成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发现使得临床医生认识到,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已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进行筛查,以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但是,即使经过严格的血液筛查,仍有许多病人染上了输血后肝炎。科学家怀疑还有其他种类的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于是他们再次用搜寻乙肝病毒的抗体-抗原方法来查获其他的肝炎病毒。但是,当时被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似乎非常不稳定,并难以捉摸。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丙肝病毒不同于乙肝病毒,它善于变异,所以很容易避开人体的免疫反应。

  直到1989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出丙肝病毒基因,并证实80%-9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从1990年开始,随着高敏感性、高效性的丙肝病毒血液检查方法的应用,输血引起的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虽然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是新一代干扰素的出现给治疗丙肝带来了希望。

  人类揭开肝炎病毒面纱的历史是人类依靠科学和智慧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虽然征服肝炎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在和肝炎病毒的“斗智斗勇”中,人类将是最终的赢家。

  • 乙肝抗病毒讲究战术!
  • “5色”预警肝脏病变
  • 丙肝治疗细节很讲究
  • 健康生活远离脂肪肝
  • 恬淡生活 养肝保肝!
  • 乙肝用药 讲究精简!
  • 牛奶可以预防肝癌吗?
  • 18招阻止肝脏发福!
  • 哪些天然食物能保肝?
  • 乙肝治疗在不断进步

  

 想了解更多肝病的相关知识,请点击>>>> 肝病频道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