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的80多位专家快马加鞭,在短短的一年内编订了中国首部《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按时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的说法:“我们必须‘抢’占时机,在医务人员中推进乙肝规范治疗的理念。”一晃五年过去了,言犹在耳,慢性乙肝的防治现状发生了哪些改观呢?

  乙肝抗病毒治疗已深入人心

  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翁心华教授介绍,五年前仅有19%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高达73%的受调查者采用中成药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五年来,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庄辉院士介绍,截至2008年,40%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与《指南》发布前比较,增长了一倍多。

  虽然抗病毒治疗目前还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只能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但是它减缓了疾病进展,重症乙肝以及由慢性乙肝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重患者人数较五年前有所减少。有数据显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治疗3至7年后,96%的患者肝脏炎症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减退,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都有所改善。

  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能性增大

  翁心华教授介绍,中国第一个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拉米夫定在12年前正式应用于乙肝治疗,让医生和患者都尝到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甜头”。

  然而,病毒变异和耐药的出现让很多医生一度对抗病毒治疗产生了困惑,引发很多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质疑,导致当时一些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没有及时治疗,该继续接受口服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因此停药。

  翁心华教授指出,五年来,“强效低耐药”且“长期使用安全、副作用小”的全新一代抗病毒治疗药物,令一度“困惑”的医生对长期抗病毒治疗恢复信心。当前,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首选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病毒,使病情得以稳定控制,并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孙艾黎

  科普活动

  五年来,抗病毒治疗曾让无数乙肝“战友”走出了保肝的误区;但抗病毒治疗也曾一度让不少“战友”因耐药而对治疗产生质疑。慢性乙肝患者可以把自己“抗病毒的五年前和五年后”治疗历程落笔成文,发至yigan5nian@126.com,与专家一起回顾过往,巩固与病毒抗争的信心。

(责任编辑:单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