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体内的抗体大多来自母亲,不是宫内感染,而是人类诞生时从妈妈体内获得的免疫力。不单是HBV系列的抗体,还有很多其他病原的抗体,让小宝宝在6个月以内不容易生病。

  那么什么是宫内感染呢?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标准是什么?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是抗体,是由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再经过胎盘转运到宝宝体内的。表面抗原和e抗原分子量较大,不易通过胎盘,所以大三妈妈生的宝宝体内单五阳可能性较大,小三妈妈生的宝宝体内四、五阳性可能性大,有的妈妈孕期打的免疫球蛋白还可能通过胎盘输入给宝宝表现为二、五阳或者二、四、五阳。这些抗体是免疫系统的产物,不是病毒成分,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不是完整病毒。新生宝宝只有DNA阳或能说明问题。

  乙肝抗体有IgM型和IgG之分,在正常条件下胎儿处于无抗原的环境中,在宫内仅有少量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产生,因此脐血IgM值升高(>20mg/dl)提示宫内存在抗原,通常来自于先天性感染。几乎所有的IgG都是通过胎盘从母体处获得的。妊娠22周后,胎盘转运IgG增加,足月婴儿IgG水平相当于或高于母体水平。早产儿出生时其IgG水平随胎龄而相应减低。

  出生后,从胎盘转输来的IgG以半衰期约25天的速度分解,结果到生后2~6月龄时出现“生理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这种情况在6个月后随着婴儿IgG合成率逐渐超过来自母体抗体的分解率而缓解。但早产儿在生后6个月,可能有较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1岁时IgG水平达到成人平均水平的70%左右。IgA、IgM、IgD和IgE分子量大,都不能通过胎盘。至1岁时,其水平缓慢地从最低值上升到成人的30%。达到成人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年龄大约是:IgM为1岁、IgG为8岁、IgA为11岁。

  足月新生儿通过被动获得的母体的抗体抵御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而获得保护。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由于母体抗体少,并在2~4月龄时消失,没有获得这种保护作用。

  母体免疫的被动转移,如经胎盘转输的IgG抗体和母乳中的免疫因子有助于补偿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不成熟,并使新生儿获得对许多严重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力。

  所以宝宝6个月以内的血中,有四、 五阳的都不应该看作宫内感染。其实有些医生也并不了解,把6个月内的四、五阳当作被感染,还“治”得颇有成就感,其实要想宝宝健康,第二阳是必须的,第二阳从哪里来,主要是靠出生后打免疫球蛋白和疫苗产生,靠妈妈孕期打的免疫球蛋白获得的可能性较少,一般见于小三妈妈。宝宝出生时有五阳、四五阳和二四五阳的很多见,在6个月以内有二、五阳或二、四、五阳抗体的也很多见,6个月以后这些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贻尽了,而乙肝疫苗三针已经注射完毕,小宝宝自己的抗体已经产成,这时的检验结果才比较准确。

  如果宝宝出生时已有第二项阳,可能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其他的抗体都不能抵抗乙肝病毒。这些抗体都不是宝宝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的,一般在6个月以内会消失的,有的宝宝消失的更快。因此,要想宝宝有抗体抵抗乙肝病毒,要靠乙肝疫苗才行。

(责任编辑:张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