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互信,为乙肝治疗做远期规划
发布: 2010-6-23 14:13 | 来源: 搜狐健康 | 查看: 2次
乙肝患者要想走出困境,除了要有正确的思路外,足够的耐心也是不可或缺的。本周六,一场以乙肝规范化治疗为主题的活动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举行,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和现场专家咨询。本刊特在活动举办前夕采访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主任高月求教授,请他谈谈乙肝患者在治疗路线上的个体化选择。
治疗之初就应着眼远期
与慢性乙肝相处就像是在森林徒步。如果走对了路,就会找到出口。可万一心急走错了路线,结果也许会与预期相差甚远。然而,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都希望能“速战速决”,在短期内能治愈乙肝并且停药。但现实是目前所有的乙肝药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月求教授表示,每位乙肝患者自身情况都各不相同。比如,感染途径、年龄、婚育情况、经济条件、心理状况、就诊史等各个方面。如果不客观认识这些因素,不综合考量这些因素,那么在药物选择上就会出现“千篇一律”、“从众盲目”的现象。还有一些患者,患病之初就抱有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执行医生的正规治疗路线,用药随意,吃吃停停,最后偏离了正规轨道,离治疗终点越走越远。
因此高月求教授建议,对于初始选择治疗方案的患者来说,应综合个人的具体情况后量力而行。并且在治疗之初就应把治疗结局考虑清楚,选择一个具有远期执行力的治疗方案。一旦治疗方案确立,就应该不折不扣认真实施。
医患互信才能协作抗病
如今,在乙肝患者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到了大量与乙肝有关的资讯。但也正是这份一知半解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医生的方案及专业性产生怀疑。于是,当短期内的治疗结果与他们自行预期的目标不一致时,他们就会草率地更换医生或随意换药。还有一类患者因为不能客观看待耐药,一旦发现病毒产生变异就判定病情加重了,治疗失败了。消极地活在对于疾病的恐惧之中。
针对以上这两种在患者中容易出现的态度,高月求教授表达了他的担忧。就拿耐药来说,它本身就是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其因害怕而延误治疗,不如主动出击采取管理。研究显示,治疗后的24周是关键时间点,例如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如果乙肝病毒水平低于1×103拷贝/毫升,则预示远期疗效较好,可继续使用原来的单药方案。如果在24周时通过监测发现应答不佳,就应该及时加入阿德福韦进行联合治疗。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充分的医患沟通在乙肝漫长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病人信任医生,医生尊重患者。只有双方合作协作才能共同战胜疾病。这种沟通与信任应贯穿始终,比如首次治疗时患者若能坦诚告知婚育、感染途径等各种信息,就有助于医生量体裁衣地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应坚持定期随访,及时与医生沟通,定期监测指标,以便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治疗结果。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