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流行病学传播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12月6日召开的第五届公共卫生北京论坛上,专家指出,母婴传播乙肝比例正在下降,而临床输血、性传播等明显上升。

  对于乙肝病毒,市民已不再陌生,因为我国属于乙肝感染的高流行区。6日,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一语指出,近年来,北京市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明显改变,最主要是传播途径的改变。

  由于北京市实行了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往由母婴传播乙肝的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但同时医源性传播、性传播、肠道外传播却在明显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乙肝患者中,约32%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肝病毒主要经血、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庄辉认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不同乙肝病毒流行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医疗服务项目增加,增加了医源性传播;人们行为、生活方式改变,静脉内注射毒品、性乱行为等增加了病毒传播;此外由于乙肝的各种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导致乙肝病毒变异株的发生。

  除了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外,庄辉同时指出,孩子越小感染乙肝,长大后得肝癌的风险越大。因此庄辉建议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疫苗。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