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间,我有两位原本患慢性乙肝的学生,都正值壮年,竟在两三个月内相继因为肝癌去世。他们都是临床医生,并非不知道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却仍然心存侥幸,不愿作定期随访复查。直至自己出现右上腹不适,并疑有包块时,经B超、CT检查发现已经是肝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这样的教训不在少数,因而这里要提醒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检查您的肝脏,及早发现病变,才能为自己留有一线生机。

  检查项目,心中有数

  肝功能由于肝脏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因此肝功能检查种类繁多,只能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项目来了解患者肝脏功能的情况,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代谢功能及转氨酶检查,医生可据此了解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即俗称的“两对半”检查。主要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情况。

  甲胎蛋白(AFP)迄今为止,甲胎蛋白仍为诊断肝癌最常用的标志物,其准确率最高时可达90%。通常,对于甲胎蛋白增高者,非癌性肝病多在3个月左右即下降,而肝癌则持续高峰或逐渐上升。尤其是谷丙转氨酶(ALT)无明显增高者,需高度怀疑为肝癌。

  B超检查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简易、准确、快速、无痛苦等特点,因此容易被人接受,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有力助手。尤其当怀疑有合并脂肪肝或有早期肝硬化、癌变的可能性时,B超有较大的鉴别诊断意义。

  以上只是在体检中通常选用的项目,在这些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则应及时进一步做相应的深入检查,尤其当有肿瘤之虑时,应进一步做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

  间隔时间,因人而异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指HBsAg(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 DNA阳性,e抗原或e抗体阳性,转氨酶在正常范围者。应至少每年检查2~3次肝功能,1~2次乙肝血清病毒标志、乙肝病毒DNA和甲胎蛋白,并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并做相应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当转氨酶持续正常,且乙肝病毒DNA阴性时,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乙肝病毒DNA、转氨酶、甲胎蛋白和B超;对转氨酶正常但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查1次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

  乙型肝炎肝硬化者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大于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甲胎蛋白增高),应每3~6个月做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作CT或核磁共振),以尽早发现肝癌。此外,每1~2年还应进行胃镜检查或上消化道X线造影,以观察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进展情况。

(实习编辑:李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