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针对如何预防乙肝,如何诊断乙肝,如何治疗乙肝,中华肝病网节录一些来自专业医学杂志的教育知识,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如何定义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乙肝专业地定义为“持续HBV感染引起肝脏慢性坏死炎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当被体检人具备以下四点:一是HBsAg阳性大于6个月;二是血清HBV DNA大于10的5次方copy/ml;三是持续或间隙性ALT/AST水平升高;四是肝活检提示慢性肝炎(炎症坏死评分≥4分);即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医学界将HBV感染的诊断标志归结四个方面,一、血清学标志(乙肝三对半):HBsAg持续存在>6个月提示HBV慢性感染,HBeAg是HBV复制的标志之一;二、病毒学标志(DNA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量能衡量病毒复制的水平;三、生化标志(肝功检查):肝细胞坏死程度与ALT升高不总是相称的,ALT持续正常的病人肝活检仍可发现肝内有炎症。因此对ALT正常、HBV DNA水平升高、肝活检发现肝内有明显炎症和纤维化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四、组织学标志:肝活检对肝病状态的评价更敏感和准确,对于ALT正常的病人应视具体情况建议行肝活检,若发现有明显组织学改变则应予以治疗。

  为什么乙肝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急性HBV感染后,3%~5%的成人年和95%以上的儿童不能清除病病毒而导致慢性HBV感染(当前无有效的完全清除HBV的药物)。因此,对乙肝进行早期诊断和筛选,对于今后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