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达到1.2亿人,其中2000万是乙肝病患者,我们国家一直戴着“乙肝大国”这顶沉重的帽子。

  是什么造就了“乙肝大国”?

  中国为何成为乙肝病的高发区?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这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有着密切关系。比方说共用牙具、共用刀具刮脸,以前很多男同志都在公共理发馆理发,理完发了还要刮脸,只要刮破一点皮,乙肝病毒就可以感染。这些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已久,比如以前的剃头挑子,都是共用刀具,另外还有穿耳洞、文身、文眉,这都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错误或者无用治疗也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患者本人是征服乙肝的最大障碍,由于一些应该治疗的患者未能接受正规治疗,不该治疗的却在接受治疗,而且是错误或者无用的治疗。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劳民伤财,患者本人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有时情况甚至使病情恶化。庄辉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两类患者都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相应在的检查,但是何时应用抗病毒治疗必须基于检查结果。只要乙肝病毒在积极复制,肝功能受损,患者都应该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免最终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

  在某网站的相关论坛上,一些网民认为,餐饮行业的卫生水准差,聚餐不用公筷,公共场所随时有人在随地咳吐等不良习惯导致了乙肝病毒的肆意传播。另外,还有一些网民认为,有一些家庭成员中,出现了病毒携带者,其他成员为了不使他们心理有负担而不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这样也会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社会将面临是更为合理的饮食习惯的挑战——分餐制。传统上合餐制看起来其乐融融,但是并不适合现代的卫生习惯。分餐制势在必行。

  乙肝歧视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乙肝歧视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事实上,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而这些途径也是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等方法阻断的,和病毒携带者正常的社交活动更是安全的。

  2003年,发生了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当事人张先著状告安徽省芜湖市人事局乙肝歧视,并且首次向媒体公开真实姓名,希望通过这场官司促进国家立法早日消除歧视。张先著说:“提起行政诉讼之前我考虑了很久。‘肝胆相照’网站的斑竹们说,这场官司可能会造成很大影响,由此而来的就是对我个人的影响。不过如果能用我个人换来社会对乙肝患者的尊重和平等待遇,难道不值得吗?”

  据了解,此前,国内反对乙肝歧视的呼声间或不断。然而,哪怕是“乙肝歧视第一案”也未见得真正让乙肝患者回归平等。国人对于乙肝的恐惧似乎已经让他们忘了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身边的不幸者。其实,无论是患者本身,还是歧视他们的人,对于乙肝都没有一个正确而标准的认识。诚惶诚恐者的言论往往比乙肝更加可怕。

  乙肝防治列入“十一五”规划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表示,乙肝防治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是卫生部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卫生部已经下发了《2006~2010看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其总体目标是: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0年使中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且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具体目标有3个: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