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医用语了。如果你最近感觉比较累,有人会问,“体虚了吧?”如果你嗓子痛、大便干、口气重,有人会说,“可能是有实火了。”中医的“虚”与“实”到底如何界定呢?《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为虚。”通俗地讲就是,有余为实,不足为虚。实多与邪气相关,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痰饮、气滞、淤血、食积、寄生虫等;虚则多与精气内伤有关,即气血阴阳虚损。

  邪实多来自外界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最常见的邪实有气滞、火、湿、食积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容易导致肝气不舒,即气滞;郁而化热,即为火;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或者过食辛辣、烟酒、甜食,导致食积;脾胃功能一旦受损,不能运化水液,继而成湿。因此,要想远离这些邪实,应力求心态平和、宽以待人,每天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适量运动;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烟酒。

  虚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出现,甚至可以虚实夹杂。

  气虚多为心、肺、脾、肾的气不足。临床表现为乏力萎靡、面色苍白、语声低微、爱出汗、心悸、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如果是心气虚,病人感觉心慌、乏力、精神疲惫;肺气虚,常气短、咳嗽无力;脾气虚,有疲倦、懒言、食少腹胀、大便不成形;肾气虚,病人有腰膝酸软、气喘、尿频、脱肛、子宫脱垂、遗精、遗尿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有补气的功效,既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炖汤时加用。

  血虚多见于脑力工作者、思虑过度者、老年人、女性、手术后或失血的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指甲淡白无光泽、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抽筋、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不畅、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四物汤,也可以用阿胶、当归、大枣等中药制成膏剂,便秘者可加用黑芝麻等,每日坚持服用。

  阴虚为精血或津液的亏损,多见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体型偏瘦的人及小儿(小儿为纯阳之体,一般多为阳有余而阴不足)。长期熬夜、讲话较多、长期腹泻也容易耗伤阴血,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大灼伤阴液而更虚,因此阴虚与火旺常并行。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烦躁、浑身发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常用的养阴药物有玉竹、石斛、五味子、枸杞子、生地、沙参、玄参、麦冬等。此类人群可用枸杞子、石斛、麦冬、菊花泡水喝,或服用银耳莲子百合枸杞大枣汤。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等。

  阳虚多见于老年人及久病患者,常与气虚同时存在,表现为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无力等。阳气虚弱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干姜、羊肉、猪肚、鹿肉、核桃、肉桂、韭菜、茴香等,常用的方剂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